當第一架超輕型飛機(裝有小型引擎的懸掛式滑翔機)問世後,將懸掛式滑翔機改造為動力懸掛式滑翔機的熱潮平地而起,許多人痴迷於在自己的懸掛式滑翔機上增加引擎來實現動態飛行。
首條超輕型飛機規則中規定,超輕型飛機是指從地面用腳起飛的飛行器,該條款旨在使超輕型飛機更接近懸掛滑翔機。
早些時候,允許懸掛式滑翔機飛行,但自從一些飛行員為他們的滑翔機安裝了小型引擎之後,就經常發生一些飛行事故,例如,有些類似於飛行員頭撞地面的事故,因此,修改了超輕型飛機的飛行規則,允許使用小的輪子來幫助起飛和著陸。這樣就避免了腳尖、腳踝和腿部的損傷,臉部撞擊地面等情況也被有效地避免了。
因此,安裝這些輪子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在此期間,美國聯邦航空條例(FAR)第103條為超輕型飛機制定的。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員羅開樂在1951年發明了柔性翼,使懸掛滑翔具有新的活力。這是一個由三個支架支撐的三角帆翼,由於其結構極為簡單,且穩定性好,60年代初在美國開始流行。
一九六九年開始使用控制架及懸掛式索具。這種改進,比以前的肘掛式,使操縱能力大大提高,能夠滑翔的時間更長,從而促進了現代懸掛滑翔運動的發展。

在1970年代,這場運動已經在西方形成了規模,尤其是在美國。現代第一個懸掛滑翔運動的集會在作為懸掛滑翔聖地的加里福尼亞舉行,1972年美國懸掛滑翔協會成立。一九七六年九月,國際航聯第68屆大會決定設立懸掛滑翔委員會,並於一九七六年九月在奧地利科森舉行首屆世界錦標賽。因此,懸掛滑翔運動成為國際上正式的航空運動項目。

動力三角翼通常使用一流的強力航空鋁,內部加強了龍骨,主掛釘可以承受7噸的拉力,主掛釘外的保險繩也能承受2.3噸的拉力;它通過了法國超輕機和德國過載認證,被國際航聯評為一級飛行器(最安全飛行器)。
它配備了phasc2型的rotax582型發動機(世界80%的輕型飛行器都配備了這款發動機),即使在沒有動力的空中飛行時也能滑翔和安全著陸;還有一些配備了俄羅斯火箭彈射救生傘(米格29戰鬥機)。

一般情況下,動力三角翼由兩人組成,採用活塞式航空發動機驅動螺旋槳推進,機翼和機身通過懸掛連接,飛行員通過移動機身和機翼的相對重心位置來操縱,由於機翼的滑翔性能較好,即使動力三角翼飛行器失去動力,仍能像鳥一樣滑翔著陸,所以動力三角翼是相當安全的。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它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電力飛行器。
動態三角翼滑翔能力強,即使失去動力也能像鳥兒一樣滑翔著地,即使降落時失去動力。

動態三角翼適用於航空體驗飛行,飛行表演,航空廣告,航空拍攝等活動。
在道路沒有通暢的情況下,動力懸掛式攝影人員首先抵達救援現場上空,在空中拍攝了大量有價值的影像資料,為救援工作的及時部署、計劃第一時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台灣即將大量引進動力三角翼
敬請期待!!
留言
張貼留言